左想想右想想:游戏决策到底为哪般呢

2015-06-20 更新 / 首页 > 召唤师学院 > LOL游戏攻略

   对游戏的行为决策贯穿着整个游戏的始末,说白了就是思考在进行对战行为中需要考虑哪些方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要不要跟他打一波,或者是我该怎样去走位等。而不同分段的玩家也是在决策和执行力度上有区别的。

  其实在游戏过程中都有想过该怎样玩,怎样去打,但是没有系统化的想想我到底该干什么,这个决定是否值得我去付出行动,下面就来系统化的介绍一下到底该怎样去做决策。

  

   一、游戏行为预测

  其实,做决定也很简单,就是做与不做,去不去执行的问题,而分段高低的不同也在这方面有所体现,如果有了一个想法,并且还很不错的能帮助自己或者队友,但是能否坚持去实施,是否有创造性的新想法来实现这个目的。

  英雄联盟不是机械式的来依靠本能和反应能力快慢来玩的,其实不管在哪款游戏,不停的思考也是在活化你的思维。以前也曾经说过,在游戏开始的选择英雄阶段和读条阶段便应该来思考这局游戏该怎样打,每局游戏都这样来想想,便能锻炼出来击败对手的新方法,人的下意识反应,以及如何获得优势,这就需要对游戏行为进行预测。

  每个人的反应不是都能达到职业选手的反应力度,对敌人进行行为预测也是思考游戏的一部分,并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举个例子来更好的理解一下:对线布兰德,假如身上已经中了布兰德的技能,此时技能正在持续性的对你造成伤害,但是反观布兰德的Q技能,自己已经中了敌人的技能,如果再被Q命中就会被眩晕,一旦眩晕就会被敌人打一套,造成低血量或者直接被击杀,所以,在不小心中了布兰德的被动效果的时候,就要来回走位来防止布兰德施放Q来眩晕你。这个例子就是很基础的在思考对敌人行为的预测,连贯式的思考方式能越来越活跃你的思维,别说浪费多少多少脑细胞,只能越用越灵活,没听说过因为思考而脑死亡的。

  经过上面的思考推断之后便要通过走位来防止被布兰德的Q技能命中,这便是把思考决策变为具体的行动力,而如果你刚才想的挺全面,但还是在站桩输出的话,那便没有任何意义可言了。

  在对敌人的行为预测中,也不是被动的来思考,正如上面说的布兰德例子,不能等吃了一个技能之后再去思考怎样规避下一个致命性的技能伤害。在补刀间余你可能会想到:我是否应该去换血?换血的时候对方会怎样进行反击?我能否成功的换血,会不会变为被动?等等。根据英雄技能和线上情况,你可以马上得到答案或者很快就有一个决策,只有基于这些决策才能决定你的行动,也就是要不要去换血,要不要去打一波。

  这些只是很基础的思考,如果段位越来越高你也就不得不想更多的事情:敌人是什么风格的打法,激进还是保守?我换血之后要是处于劣势/优势该怎么办?敌人能否想到我的决策?打野在什么地方,可能在什么地方,上单是否有传送?如果要打一套,敌人会以怎样的走位和技能来应对我的攻击?等等。说的这么多,只要长时间的来习惯这样思考游戏,而不是机械式的傻玩,哪怕是再多的内容,你的大脑也会自动的来处理这些问题,而所谓的意识也就是长时间习惯了思考所形成的下意识的反应而已。简单的说,思考也就等于说锻炼了意识。虽然也有一些“第六感”“危机意识感触”等意识形态上本能具有的危机感,但是更多的还是通过长时间的思考来形成的自我应对机制。

  至此,你也从机械式的召唤师变成了主动型的召唤师。

  

   二、未知风险与未知回报

  通过第一步的练习,自己已经形成了习惯,知道怎样来思考和预测敌人的行动,这里就到了做出行动上的所带来的后果。这一点也是检测在经过你的思考得出来的结论是否是值得去做的,也就是带来的风险是什么,有没有回报,它们的价值是否值得你这样去冒险。这也相当好判定,如果最终的回报效益远远大于风险,那就值得去做,反之则不建议去冒险。在概率上来表现就是自己这么做了,但是输了,只可能是因为自己的硬实力(操作)不够好,因为原本自己有很大的把握来获得高额回报的,然而这并没什么卵用。

  还是拿刚才布兰德的例子来说,这回你是布兰德,在敌人吃了你的技能之后,你会想到对方肯定在顾忌你的Q技能,他会打的很保守,很大可能是躲在自己的兵线后面,这个时候如果进行推兵线来进行牵制敌人,自己便可以到下路来一波支援。如果你这样决策了,并且要付出行动,那么,你也将面临着兵线的损失,没有助攻以及人头,最坏的可能是自己和队友都被反杀;但是,从可能获得的回报上来看,你也可能是获得了人头并且帮助队友滚起来雪球。但实际情况上由于下路兵线和敌人传送以及敌人打野位置未知等问题导致了这波支援并不能获得应有的回报,但是中路的兵线损失是肯定以及一定的。综合上面两点的对比,发现未知风险要大于自己将要获得的回报,便不要把决策变为行动。其实,风险是可以通过自己的主动性的行为来降低的,正如刚才说的推兵线,用自身技能来威胁敌人中单,因为如果敌人中单想要支援,必定会面临损失一大波兵线以及自己被击杀的可能,敌人中单有相当大的概率放弃支援,但是会打Miss。对于传送和敌人打野位置可以通过询问,或者前一分钟敌人的位置来大概的判断出结果,这也是降低自己将要承受的风险。  在线上的时候也通常会见到记录敌人的召唤师技能使用时间,没有闪现或者没有很关键的召唤师技能也是决定着这波支援是否应该进行的因素,记录闪现这只是综合考量中的一点,综合考量还包含很多,敌我双方血量,蓝量,技能CD,以及兵线等。

  

   三、别犹豫

  婆婆妈妈的行事风格只会让你损失的更多,并且没有任何回报。在很多英雄联盟有趣的视频中可以看到一个中单想要对下路进行支援,但是来来回回的在中间犹豫着,因为他在想下路可能打不起来,所以就不去了,但是看样子马上就打起来了,然后中途再改变方向……来来回回的在原地转圈,中路兵线没有吃到,下路也没有去支援,自己在做无用功而已。

  这也是想说明,不管你的决策到底值不值得去做,只要你行动了就别犹犹豫豫,哪怕你做的决定给你带来的回报很低很低,但是也能起到一些心理上的作用,不管结果怎样,你是支持了队友的,感情上的鼓励和激励也是决策中不可预见的因素之一。

  所谓的决策好与坏,是否有回报这些很量化的内容都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来给出的结果,但是在实际游戏中,好与坏,得与失之间并没有很量化的界定标准。英雄联盟是个团队型游戏,团队的配合、支援、鼓励往往比你一个人的英雄主义要强,因为这里不是好莱坞大片的片场。哪怕是损失了兵线,没能支援到队友,反被对面包了饺子,但是你及时的救援和语言上的鼓励也能使这场损失降低到最低,一个不和谐的团队往往是不会取得胜利的。一个风险与回报五五开的结果也比一个犹犹豫豫、婆婆妈妈经过反复推敲的“成熟决定”要来的实在,来的好。这很好理解,“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没有机会让你来实施你的想法,其结果还是没什么卵用。

  不管是大神还是菜鸟,都有犯错的时候,也并不是所有的决策和行动都是“正确”的,这里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正确与否,有的只是想与不想,做与不做。

  还是刚才的布兰德,如果想要去支援那就去支援,如果走到一半又走回来,虽然没有来来回回的在原地转圈那也是只五十步笑百步而已,让我们“Do it now,别犹豫”,因为游戏的机会是分秒中就会逝去的。

  

   四、团队一致性原则

  这是一场团队比赛,双方阵营里都有五个人,不可能只有你一个人在思考着,其他的9个人也不是傻子,他们也有他们的应对方式和打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和决策,就同一种情况、同一种因素来说,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决策。上面也提到了果断这个词,但是放到一个团队里面,大家人人都“果断”起来那就是果断了,那就应该换个词汇——武断。

  团队五个人如果各自有各自的想法,不会照顾团队一致性的大原则的话,只能是一事无成,一个人在偷龙,但是队友不这么想,也不来支援,因为他在考虑他的兵线,他要“果断”,这种各扫门前雪的做法无疑是加剧了己方游戏失败的进度而已。

  再来举个例子:一波团战过后,是1换4的结局,结局很理想,但是敌人还剩下一个未能来参团的满状态英雄,这个时候是集体拆塔还是打大龙?亦或是各自回家刷兵补充状态?这其实不用想那么多,拆塔就拆塔,打大龙就打大龙,回家就回家。如果一个人拆塔,两个人打龙,剩下一个人刷兵之后就回家,那么这个剩下的满状态的敌人也许能拿个三杀甚至四杀,如果他能很快的进行决策并行动的话……

  一个果断的召唤师也应该充满了包容,一个人力量有限,当整个团队都为一件事而努力的话,那结果就不一定了。可能你此时在想不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如果大家都努力去做的话,结果就会变成:“应该是这样的,我早就说了嘛……”

  这一点也是在高分段中能见到支援相当及时,随时都能打起来麻将的原因所在,大家都是为了团队一致性而努力。

  这是一个团队型游戏,需要你的思考和你的果断,同时也需要你的包容和鼓励。英雄联盟,魅力所在!